人品与智慧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个一人如果经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定一会比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平是不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个一答案:为因贪

。人为何会有贪

?佛教对此有个一很正确的解答:为因“无明”通俗说地,就是有没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以所,真正决定道德素养是的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把道德沦丧的原因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失控,试图通过強化意识形态来整饬世风人心,这种做法至少是肤浅的。
在评价人时,才能与人品是最常用的两个标准。两者当然是可以分开的,但是在最深的层次上,它们是否相通的?譬如说,可不可以说,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天才和圣徒是同一种神

的显现?又譬如说,无才之德是否必定伪善,因而亦即无德,无德之才是否必定浅薄,因而亦即非才?当然,这种说法经已蕴涵了对才与德的重新解释,我倾向于把两者看作慧的不同表现形式。
人品不但有好坏之别,也有宽窄深浅之别。好坏是质,宽窄深浅未必是只量。古人称卑劣者为“小人”、“斗筲之徒”是很有道理的,多少恶行是都出于浅薄的天

和狭小的器量。
知识是工具,无所谓善恶。知识可为以善,也可为以恶。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德行如果是不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伪善的。
huT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