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5岁少年眼中的生死爱痛
《谁的青舂有我狂》出版座谈会(专家场)
时间:2005年7月28⽇1400∶1600
地点:京北三联韬奋中心
出席者:王一方(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柳红(子尤⺟亲)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朱正琳(作家、学者)
徐晓(出版人、作家)
姜峰(出版人)
李学军(《读书》杂志副主编)
莽萍(作家)
媒体记者
王一方:今天们我
常非⾼兴能聚会在三联书店,们我今天为一位15岁的天才少年,他的一部新书,举办次一出版座谈会,们我今天有幸请来的文化界、商务界,有还媒体么这多的朋友。这本书是不平凡的书,这本书由个一15岁的少年来谈生、死、爱、痛。在们我整个精神阅读的深度都有问题的时候,面对这本书,们我有很多的话要说,我是搞医学人文的,两年前们我遇到非典的时候,感到很惊叹,这上帝送来意外的礼物,突然面对那么多的生命⺟题,但是在现又忘掉了。这本书里不仅讲了怎样面对生命的⺟题,有还青舂狂放的东西,包括校园生活。今天有还一位客人有没来,就是许医农老师,她经已74岁了,她说她读了这本书,常非感动,以致于无法面对这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对她来讲是个一震撼,她失语了,她今天要在家里消化。
们我这本书应该说有两个主人公,个一是子尤,另个一是子尤的妈妈柳红。下面我就不多说了,们我先请大家看看央中电视台十频道为子尤的这本新书精心制作的6分钟的宣传片,大家看下一。(宣传片)下面们我请子尤的妈妈柳红给大家介绍下一整个书的成书过程。大家也可以提问。
柳红:我有没想到让我讲,我样这
个一特殊的地位,可能对他这个人生活了解更多一点。实其我上个星期就想,我到底讲什么,我还在电脑上写了一点,但是昨天听许医农老师说,她看了之后失语了,我今天也得觉是样这,原来想的乎似
得觉有点微不⾜道。昨天晚上子尤给两个朋友发了电子邮箱,我得觉这个可以反映他是什么样的人。子尤说“不要把我看成是有病的人,我希望人们来看我,是不
为因我是有病之人,而是为因我是个好看的人。”再有,他就说,他实际上跟所的有孩子的经历是一样的,強调“我的生活历程和其他人是一样的,我是把大家的生活状态,们他
己自的世界写到我的书里来”
昨天晚上,他读一封邮件给我听,常非好笑,他是个一很快活的人。我一位海上的朋友写了一篇短文叫《关于子尤》,子尤看了之后,他得觉里头有些地方写得不够准确,为因这个女孩只跟他通过电话,有没见过,我也得觉不够准确,要是我可能一本正经说地,这个地方是不
样这的,应该么怎样。但是子尤用了一种常非滑稽的方式,如比说,对方写道“我看过他的文字,听过他的音声,欣赏过他的才气,领教过他的调侃,对他的气质已揣摩出七八分,时同具备15岁老年的敏感和40、50岁中年人的坚韧”子尤就批注了“我不道知你是是不夸我呢,是是不还加一句85岁老年人的⾝体。”有还一处,对方写道:当他⺟亲闻讯赶到学校时,他经已在地上蜷成一团,他就说,我是⽑⽑虫啊。
有还一处,对方说,子尤你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实其这句话肯定是子尤跟她说的,人家给写下来了,并说昨天从电话得知,子尤就说,我也不道知是哪个一昨天,子尤实际是挑个一小小的⽑病“如果昨天的时间限定不清楚,我也不道知是哪个一昨天,但是总不至于瘦成骷髅吧,我在现是満头的卷发,是狮子头”这个女孩说到,我已活了18年,但从未经历过生离死别,他批注说,我是是不住在太平间呢,跟鬼故事似的,太可怕了。
有还讲到子尤么怎能够忍受病魔呑噬他的生命,保持乐观,在电话里是总说,我很好,我的真很好。子尤就说这是不睁着眼睛说瞎话吗,不行了,我要被这个据说叫子尤的男孩感动哭了。
底下,对方放了一首们他两个共同翻译的诗,子尤就写了个一评论,说“后面的诗常非好,使我回忆起情人节打电话的时光,我要发表一些看法了,总体来说,我得觉我的形象太惨了一些,然虽
后最的总结特别好,像好是缅怀一位同志的⾝前⾝后事,我可还保持着去年谈话的通信呢,少讲点我可怜的经历吧”我得觉这可以反映他

格里的个一最主要的方面。
再有,昨天收到另外个一小学同学的信,前几天大庆地震了,当时他在正大庆,他讲了当时的哭声、喊声,往广场上跑的景象。是于子尤写了一封信,说“几⽇不见,你在外地遇到如此奇特之事,们我都生活得好好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件事,将一切都改变打破,一年四个月零三天前,我在学校上课,突然就进了医院,如果我有没得病,在现我也正忙着上哪个一⾼中,上了⾼中又是忙碌三年,然后是忙大学等等,但是目前看来,我是不会走这条路了,如果你不遭遇这次地震,也不会有样这奇特的体验,们我都感觉到了老天爷的琢磨与多变,平时总得觉死、奇迹这种事离己自很远,可是在现我明⽩了,人生无常,命运无常,希望你去了新加坡后,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一时的同学,一世的朋友,我在病房里祝福你”样这两封信,像好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他在样这特殊⾝体条件下的感受,和他的

格的中基调。
王一方:那就请刘兵讲讲,刘兵的女儿也是书里的人物。
刘兵:从子尤很小的时候,们他就认识,但是生病之后,我还有没见到。柳红:但是们他一家人一直在关心们我。刘兵:这个书我拿到了,然虽忙,是还匆匆的感受了下一,在现说一本书可读

強,经已不算什么特别夸奖的话了,为因
在现好看的书也是还不少,但是像样这比较沉重一点的,或者是有深度一点的好看的东西,应该说是不太多。
有还
个一特点,在现写作的年轻化。我也看到家里內部给他印的一些文选,实其要是按照们他家跟外界的

流、

往的情况看,早些出版这些小的时候写的作品也是不不可能,但是那会儿有没拿出来出版,是常非明智的选择,为因毕竟在现写作的低龄化造成并是不所的有作品是都那么有价值。但是,来后是情况出了一些变化,子尤生了病,对个人肯定是一件常非不幸的事,但是有时幸与不幸也是相伴而生的,很多人许也一生常非幸福和完美地活到老,但是样这一种生活,确实人人都试图追求,也希望能够有,但是毕竟样这的生活给人的冲击和带来的思考就要少一些。在小的时候,特别是幼年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常人不大可能遇到的一些变故,包括家庭的变故,包括生病,这种情况,他可能会给小孩带来一些有别于同龄人的,至甚于有别于比们他年长很多的,那些完美的生活了一辈子的人的想法和感受,这可以说是一种财富。这笔财富能够出版的话,许也成为社会上大家个一共享的财富。个一少年之口,把这些话说出来,对于世人来说,对于其他读者来说,许也比成人经过了很多的“污染”再写出来的那些文字,更有一层特殊的意义,以所在这时出这本书,也是常非有意义的一件事。我相信这本书会昅引很多的读者,也会让们我跟着子尤的经历来思考成人总爱说的人生的本质问题。王一方:湾台有一类类似的小说叫亲子小说,在陆大还有没成为主流的文学类型,们我这种文学类型恐怕也会逐渐生长来起。下面请朱正琳老师谈谈。
朱正琳:我是能够有机缘,比较近距离地观察了下一子尤,们我
是还先讲书。这个书由是于
个一15岁的孩子写的,本来是个人作品集,么怎读都可以,由是于15岁的孩子写的,又刚好是得了癌症,们我就会倾向于看成是一种生命的“祭物”个一15岁的孩子,么这善于表达己自和表达生活也是不多的,再加上个一15岁的孩子又得了癌症,样这又善于表达己自,就更难了,天下得癌症的孩子也不少,但是又把他的体验写出来就常非少了,写得好就更少了。以所说这本书是有价值的。
但是,我近距离看,他是一本生命的记录,记录的中心事件是不病,也是不与病抗争,是不与死亡抗争,记录的是还他的成长历程。刚才讲到子尤在一年多的病程中还长个儿,⾝体还在成长,生命的进程还在进行,心智的成长则是一点病相有没,青舂时期应的有所有东西都应有尽有,可能比很多上学的同学还要更蓬

,是这我要強调的第一点。第二,能表达己自,但是表达己自这件事,也是不
么这容易的,们我经常会有一些现成
的套词等着们我,生了病了,套词就多了,如与死亡抗争,故事讲了千百遍,每次一都会催人泪下。套词是什么呢?我在纪念王小波那篇文章里说“我那时11岁,记者问我今天得了优秀少先队员的奖有什么感受呢,我的回答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

和民人”要只话筒往那一递,就往那个套词里钻,写⽇记也会是样这。但是子尤有没,他至甚两只眼睛有没盯在病上,也有没盯在跟病的斗争上,而是写影评,写他和女同学的来来往往,里面是兴致


。是这我想表达的第二层意思。有了这一点,有了样这生机


的东西,生命力自然流露出来后以,他的写作优势就很明显了,那次我采访他的时候,我专门举了辛弃疾的例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因你有没阅历。但是当你老了,经已识尽愁滋味的时候,

说还休了,天凉好个秋了。以所我的结论是什么呢,这本书值得注意,值得关注的,并不在于他是15岁的少年,并不在是于得癌症的孩子。更多是的在于他写得好,这就是我后最的结论,我尤其想重点推荐《悠哉悠哉》这篇文章。
徐晓:我说几句,跟子尤也算有缘分,他生病前的个一星期,个一朋友请柳红和他儿子,请我我和儿子一块看戏,们我就见面了,结果大概三五天之后,就听说子尤病倒了,我当时的心态也很特别,他最初病的时候有没去看他,为什么呢?我有点怕,我有点怕面对个一14岁的孩子的生病状况。来后子尤做完手术之后,我我和儿子看他,让我特别震惊是的,子尤的谈笑风生,始开我想,是这
个一孩子不太懂面临着什么,来后聊多了,发现他是不不懂,这就是他的一种生命态度。他玩味生命,如比说他在做手术或者是做各种检查,都很痛苦的时候,他不但不让医生给他打⿇药,还要拿镜子照着己自看,看己自的伤口,看医生么怎样

作,来后慢慢的才道知,他要的就是样这的传奇人生,是这他对生命有一种玩味的超然的态度,接下来,我道知子尤爱写,但是不道知他写得多好,看了《悠哉悠哉》之后,我真是的特别的震惊,在看这个之前,我先看是的《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我就经已很震惊,我说他么这有理

,又么这

情充沛,既常非个人化,但是又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情绪化的东西,分寸把握得常非好,不管你是同意他的观点,是还不同意他的观点,你都为他写的叫绝,为他的态度叫绝,就是对这件事的态度叫绝。接下来看的《悠哉悠哉》,我说是这
个一贾宝⽟,把那些女孩子写得都活灵活现的,清澈、自然、纯美,是这
常非好的,不由得不让你不心疼样这的孩子。上个星期,我听柳红跟我说,子尤有一点情绪波动,我就赶紧到医院去看他,他突然得觉
像好有点没意思,总之有点情绪低落,我就想,他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要面对己自的现实,他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总之们我特别希望,我就特别想鼓励他写作,们我第次一看他,就跟柳红说,要让他写一本书,记录下他生命的过程,当时我想,个一失学的孩子,个一养病的男孩,要让他有个一支撑他生活的事物,否则的话,他么怎过呢?他看到同龄的孩子都⾼⾼兴兴的,实其那时我把子尤想简单了,在现子尤跟我说,他比起一年前以,经已深刻了许多,我想不管么怎样,他是还
个一孩子,还会面对很多的问题。柳红作为个一妈妈来讲,是都
个一⺟亲,们我都面对十几岁的孩子,深知其的中艰难,我得觉柳红和子尤有一点二合一的感觉,就是们他两个的心心相印,可能会让所的有⺟亲都羡慕,就是子尤对他⺟亲的欣赏,就是让人特别羡慕,反正我作为⺟亲特别地羡慕,他会关注他妈妈穿什么,他会关注他妈妈相貌,关注他妈妈的写作,如比说柳红写的一篇文章,他会提一些意见什么的,子尤就会一点点的指导她,你该看哪些书,像好成了的她老师,总之让人特别的羡慕,但是我得觉
们他未来的路也特别的艰难,就是祝们他⺟子能够走得尽可能顺利一点。
王一方:姜峰跟子尤是诗友,们我请他谈谈。
姜峰:我也是子尤得病前的一周,很偶然地走到们他家,我跟柳红应该算是同龄人,有共同的经历,也曾经经历过很轰轰烈烈的时代。我很偶然地在柳红家,柳红给我看了子尤的诗,我真得感动极了,我经已离那样的世界很远了,突然间被子尤的诗拉进那个时代里,我很久有没写诗了,我写了一首诗给子尤“我不道知青舂的祭坛上多了什么样的旋律”几天之后,我这句话像好应验了,突然间子尤得病了,们我就围着子尤的病很忙乎,么这样的个一孩子,他的精神世界比们我还宽广,们我不必为他的痛苦担忧,反倒可以跟他共享他的精神世界。这次这本书在少儿出版社出版了,们我也特别地

动,里面有一些东西选了,有些东西有没选。实其我得觉这本书本⾝记录是的
个一精神世界的成长,而不单纯是个一孩子的成长。柳红跟他的儿子共同营造了个一很优雅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精神世界,看她和的她儿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在那个阁楼上,我得觉像一对仙人一样地生活在优雅的世界里,我的真很羡慕们他,实其这本书带给们我的这种境界,应该是们我这一代人或者是几代人永远的追求。
李学军:昨天许老师说她失语,我也看了这本书,我就说,我不能失语,但是我得觉由们我来评论子尤的书,我得觉
们我都不够资格,个一少年,样这的內心世界,样这的意志力,们我来评论,己自都得觉
有没能力评论。我前以也看过子尤的一些东西,大概的印象,是还
个一少年写作的感觉,但是这两年,我得觉这孩子在各方面确实是在成

,有还思考,有己自的见解。他的精神世界在升华。这种升华不像们我这个年龄的人,对精神升华的理解,一种很菗象的,一种崇⾼的感觉,给人一种庒力,我得觉他这种东西就体在现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这种乐观的态度,愉快的语言,

乐的人生,我得觉这个是让们我最感动的一方面,这也是子尤让么这多人心疼的原因。有还一点确实是超出常人的意志力,是这我对子尤的个一判断:超出常人的意志力,尼采说的超人意志,个一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要经历人生的苦痛,来使生命力更加強大,我想子尤大概是以己自的经历来实践对超人的定义。
第二,我得觉对这个书的印象就是,子尤很狂放,但是不自恋,有才气的人往往是自恋的,在现的青少年,更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为以是,对别人的一种

视无睹,说到底是常非自恋的心态,但是子尤这一点有没,我得觉是常非难得的个一特点。对孩子来讲,自恋就不容易学习,不容易昅收好的东西,往往把己自放在个一超常人的位置上,对成年人更是,成年人自恋,就可能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有一种优越的态度来看待其他的人生。我得觉,子尤有么这好的才气,天才是要狂的,但是这种狂是大气的,不沉溺于自我,这一点,我得觉子尤是有别于其他人重要的地方。第三,我想说下一,我得觉子尤是个一正常的孩子。我也听说过子尤喜

写作,有时经常会问出一些很哲学的问题,印象中就得觉子尤是个一多愁善感,跟别的孩子不一样的感觉,来后跟他接触,就是个一很纯清的孩子,病了之后,我更有样这的感觉,他是有健康的心态,一种体验人生,他的悠哉悠哉的文章,跟女孩子的

往,青舂期所有要经历的东西,都在蓬

地经历和发展,给人感觉不像是有病的。有病的孩子,从小

格会比较內向,子尤一点都有没,这在他的作品里也能看出来,很

光,很健康的一种心态,他是给予别人的,是不要求世界给予他的关爱。我女儿特别喜

跟他

往,我说你去看子尤哥哥,是是不
为因生病,她说我有没
得觉他有病,样这的感觉,我得觉这个确实是子尤常非出众的地方。
有还一点,谈到教育,子尤原来可能跟现代的教育是不很合拍的,在现的教育是把所的有孩子都塑造成模式化的东西,昨天晚上我看了⾼考专题,说孩子要拼搏,把“拼搏”写在己自的桌子上,天塌下来也要试考。这是都被模式化的,而子尤从小就不在这个套里,我得觉作为这本书的出版和推出,也应该在暑假里有一些办法推广到所有这些年龄段的孩子,让们他看看,我得觉这也是很重要的事。
莽萍:子尤我有没见过,柳红我也是不很

,一始开,我翻开第一页,就得觉子尤是是不太狂了,再看里面,且而更狂了,我当时看了之后,真是很震撼的,这一代人能样这表达,我得觉是我不敢的。真是不一样的。我再翻开这个书的时候,我就得觉这一代人不简单,你看他写的那些东西,们我大人设置了那么不合理的制度,不断地让孩子试考、上学,特别无聊的复习班,但是子尤以常非调
侃的态度批评,实际上这就是孩子的反抗,以所
们我大大低估了孩子想象的世界,以所,我从这本书里看到样这一代不同的人,样这一代孩子不同的感受。我得觉,子尤样这
个一比较狂放的一面,确实是我不理解的,我常常是比较退缩的看事情,也可能跟这一代人有关系,我常常得觉
们我应该谦虚,应该把己自摆得低一点,但是们他是样这表达己自的,确实看到了,在样这严酷的庒制的情况下,还能成长样这的少年,我得觉子尤不简单,他有样这的人生,是常非独特的,且而是常非引起们我共鸣的。
另外,我谈谈子尤在《南方周末》发表的文章。们我说教育也好,们我所的有社会也好,就是要推出最健康的、最完美的、最精英的、最好的,们我看不到世界是多样的,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人构成的。我认识一位⺟亲,的她孩子四五岁始开上学的时候,们他就发现这个孩子的理解力跟别人不一样,别人说的一些事能联想,但是这个孩子不能,她就常非的伤心,但是慢慢的发现,实其社会就是由不同的人构成的,是不大家都很完美,都很健康,她说我到邮局的时候,从前特别痛骂办事员么怎
么这慢,但是在现,我常非耐心的在那排队,我着看那个人慢慢地处理他的事,我想他许也是个一智力如不常人的人,我的孩子如果长大了,成长得好,他能到邮局当个一职员,我定一会很⾼兴。谁的青舂有我狂
hUtuXs.COM